近日,隨著金龍30井壓裂停泵,新疆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可溶橋塞現場應用成功。自此,新疆油田擁有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溶橋塞,儲層壓裂改造再添新利器。
“可溶橋塞的研制及試驗研究”為新疆油田公司級項目。立項時,國內可溶橋塞處于起步階段,國外也處于試驗階段。工程技術研究院科研人員從優選材料和結構設計著手進行攻關研究,經過上百次材料評價、結構設計和室內試驗,2016年11月,可溶橋塞室內試驗達到設計指標;2016年12月可溶橋塞在G1110井順利完成關鍵指標測試,具備現場試驗條件。
金龍30井是重點預探井,鉆探目的是查明拐26井東烏爾禾組斷層地層圈閉含油氣性,發現新油藏區塊。該井井深3085米,目的層中部溫度85.41攝氏度、地層壓力38.76兆帕。6月4日,金龍30井2990米處下入5.5英寸可溶橋塞進行壓裂施工,橋塞從入井到完成壓裂,累計在80攝氏度、濃度6%氯化鉀溶液的高溫高濃度壓裂液中連續工作6個多小時,壓裂時采用暫堵轉向技術,壓力波動大,最高井口泵壓達到34兆帕,加砂35立方米,壓裂過程橋塞密封良好,充分驗證了自主研制的可溶橋塞在復雜工況條件下的承壓和密封性能。
此次自主研制的可溶橋塞現場應用首戰告捷,填補了新疆油田可溶橋塞技術空白。工程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謝斌說:“此次成功應用為新疆油田低滲和致密儲層直井、水平井體積壓裂技術推廣應用和降本提效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前景廣闊。接下來,我們將在水平井開展試驗,同時進行可溶橋塞的系列化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