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華北石化公司首次摻煉從西非進口的撒哈拉原油,并產出合格產品。至此,在華北油田、冀東油田和大慶油田之外,華北石化的原油供應又多了一條海上通道。這對于中國石油在京津冀腹地建成千萬噸級煉廠、做大清潔油品供應具有戰略意義。
解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環境污染問題,迫切需要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華北石化利用地域和技術優勢,近幾年不斷進行產品優化和升級,每年都為北京市場供應京V清潔油品近100萬噸。
為進一步改善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集團公司計劃將華北石化原油加工能力由年500萬噸擴建到1000萬噸,但油源一直是個掣肘的問題,本地油源每年供油能力僅為500萬噸,不能滿足華北石化1000萬噸產能的原油加工需求。
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產品結構等因素,并經集團公司綜合協調批準,華北石化決定每年進口500萬噸原油,并新建津華原油管道,用于滿足原油加工需求。
津華原油管道從天津港匯鑫油庫到華北石化原油罐區,全長189公里,設計年輸油能力700萬噸。這條管線由管道公司牽頭建設,去年9月15日開工,今年8月30日焊接完畢。華北石化在配套工程建設中克服人員少、工期緊等困難,優化設計、合理規劃管線走向,緊盯施工質量,確保管線按期投用。
8月下旬,華北石化購買的10萬噸進口原油運抵天津港。9月10日晚,首批進口原油通過津華原油管道進入華北石化原油儲罐,9月15日晚,與本地原油進行摻煉并圓滿成功。
下一步,華北石化還將及時進行原油管道反輸試驗。據主管業務人員介紹,海上通道打通后,可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華北石化將實現資源低成本多元化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