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勝利油田承擔的“東營凹陷頁巖油氣富集條件及有利區預測”獲得突破,該項目創新建立的陸相頁巖油資源評價方法及適合陸相頁巖油氣富集區評價方法,已應用于勝利油田陸相頁巖油氣勘探,實現了有利富集區的高效預測。專家認為,該研究成果有效指導了濟陽坳陷頁巖油氣勘探,對我國其他相似盆地的頁巖油氣勘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能源壓力日益增大,頁巖油氣作為重要的戰略接替能源,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目前,頁巖油氣已在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實現商業性開采。
勝利油田頁巖油氣資源豐富,以東營凹陷為例,目前已有10多口井獲工業頁巖油氣流,其中河54井沙三段頁巖儲層中途測試,日產油91.4噸,日產氣2740方,表明東營凹陷古近系頁巖中蘊含著巨大的油氣資源。
不過,東營凹陷發育的頁巖主要為陸相沉積,而北美卻為海相地層,判斷兩者是否具有相似的頁巖油氣生成條件、儲集條件等,是制約勝利頁巖油氣勘探開發的關鍵地質問題。
自“十二五”初期開始,勝利油田便申請設立集團公司科技攻關課題“東營凹陷頁巖油氣富集條件與有利區預測”,開始展開頁巖油氣系統研究。科研人員充分利用油氣地球化學、巖石礦物學、石油地質學等學科理論技術,對東營凹陷進行了全面解剖,研究東營凹陷頁巖油氣的形成條件,分析頁巖油氣的富集條件,成功創建了陸相頁巖油資源評價方法及適合陸相頁巖油氣富集區預測方法,取得勝利陸相頁巖油氣研究上的突破。
為解決陸相頁巖油氣定量評價問題,科研人員從分析頁巖油氣的賦存狀態、建立定量分析方法入手,提出頁巖油氣資源量的計算公式,首次探索頁巖油的可動率,通過利用吸附烴系數計算出頁巖中游離油量與實際頁巖油氣地質資源量的對應關系,進而建立起頁巖油氣資源評價方法體系,突破了陸相頁巖油氣研究的制約瓶頸,實現頁巖油氣資源定量化評價。
在此基礎上,利用微觀分析與常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系統描述了不同演化階段頁巖的孔隙結構變化特征,建立起東營凹陷陸相頁巖孔隙結構演化模式,明確了陸相頁巖孔隙結構的演化規律,為確定陸相頁巖油氣有利勘探目標提供了科學依據。
自2011年以來,科研人員在東營凹陷部署鉆探的牛52、梁758等井均獲工業性頁巖油氣流。以此為帶動,在沾化凹陷渤南地區部署的義182、義186、義187井等也相繼取得突破,三口探井試油日產量均在40噸以上,其中義187井獲日產油156噸、氣1.34萬方的產能。
此外,項目創建的中國石化企業標準《陸相頁巖油資源評價方法》和《巖石及原油中C8~C17異構烷烴的色譜分析方法》,已在整個中國石化探區頁巖油氣評價及選區過程中推廣應用。
專家認為,東營凹陷頁巖油氣研究成果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不僅對濟陽成熟探區資源潛力再認識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于深入研究具有相似地質背景的中國東部陸相頁巖油氣,也有很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