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arketWatch報道,中國能源領域正在經歷一場巨大變革,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以及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中國正嘗試復制美國模式大力發展頁巖氣能源項目。
當地時間2月11日,中國海洋石油[0.56%]總公司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在出席國際石油周會時表示,作為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計劃到2020年將頁巖氣年產量提升至300億立方米,這一數字現在僅為13億立方米。陳衛東的上述表態意味著頁巖氣占整個中國天然氣產量的比例在未來五年內將從1%升至15%。
陳衛東在國際石油周會發表演講時說到:“去年中國國內新開采200口新頁巖氣井(由此使得中國國內頁巖氣井總數達到400口),這意味著未來近100年時間里中國對頁巖氣的開采和使用獲得充分的保證。”與此同時,陳衛東還肯定了此前中國政府做出的減少對煤炭能源依賴性的工作目標。目前煤炭占到了中國能源消費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
包括中國首都北京在內的中國多數城市都或多或少遭遇到空氣污染的問題,這也促使中國政府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進而使用更多清潔能源。
自2012年開始中國政府就在計劃對頁巖氣的開采和使用上進行改革,當時政府表示要有效利用中國豐富的頁巖氣資源,并為此制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使得中國頁巖氣年產量達到600億立方米到800億立方米。然而頁巖氣的開采難度超出了北京方面的預期,于是在2014年官方將上述產量目標調減至每年300億立方米。
牛津能源技術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Fracking)高級研究員詹姆斯-漢德森(James Henderson)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擁有豐富的頁巖氣儲備,但是要想將原生態的頁巖氣轉換成可使用的能源還需要一系列轉化程序,其中水就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然而中國卻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漢德森還指出中國國有能源企業缺乏技術創新和創業精神,由此中國很難真正將美國發展頁巖氣能源的那一套照搬過來。
陳衛東指出,中國在2014年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頁巖氣生產國,但中國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取代美國。
陳衛東預計事實上未來五年內中國不得不依靠大規模進口頁巖氣能源來應對國內污染治理和滿足市場消費需求的問題。
陳衛東說到:“去年中國進口頁巖氣占總使用量的比重達到31%,到2020年這一比重將升至40%到50%。中國將從俄羅斯和土庫曼斯坦等國進口頁巖氣,目前中國已經獲得2020年超4000億立方米頁巖氣的進口擔保”
去年4月,中國和俄羅斯簽訂一份天然氣供應協議,俄方將通過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的管道向中方供氣。同年11月,中俄又簽署一份無約束力的供氣合同,此份合同規定俄方將通過西伯利亞西部地區的管道向中方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