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中的海洋鉆機模塊(高志超攝)
30多年前,一群中石油的設計師在中國西北的寶雞白手起家,為中國第一座半潛式海洋平臺——勘探三號,設計制造了第一套國產海洋井架和天車,從此,中石油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寶石機械)拉開了研發海洋油氣裝備、助力海洋油氣裝備國產化的序幕。2014年6月底,寶石機械為勘探三號研制的國內最高海洋動態塔形井架——新型7000米井架,接替了5000米海洋動態井架。
投石問路 探海走起
30年前,由于計算方式比較落后,井架主設計侯廣平在北京規劃院待了兩個月,帶回了厚厚一摞有限元分析的力學數據,“有一尺厚”,侯廣平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寶石機械的探海之路,就是以這一尺厚的力學數據為起點,從圖紙走向實物。
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設計制造的第一套海洋井架、天車,是寶石機械涉足海洋油氣裝備市場的問路石,那么2002年,寶石機械中標的建廠以來第一個海洋石油工程項目——惠州項目的鉆機模塊,便是打開海洋油氣裝備市場大門的撞門器。
2009年,寶石機械簽訂了我國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0英尺自升式海洋鉆井平臺的EPC總包合同,并成立迪拜平臺項目部,開始進行自升式鉆井平臺項目的EPC總包;2011年7月,在國際海洋鉆采設備發展中占有話語權的重要機構“全國海洋鉆采設備標準化工作部”落戶寶石機械;2013年,寶石機械調整戰略、整合資源,成立了“寶石機械海洋石油裝備分公司”,為用戶提供專業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售后服務。
寶石機械先后自行研發制造了“春曉”、“南堡”、“大宇”等項目所需的海洋油氣裝備。在眾多的海洋油氣裝備中,“海洋鉆井包”作為代表作,在2011年被列入國家“863”計劃,將寶石機械海洋鉆井包研制水平推上了新的層次。
截至目前,寶石機械已先后為南海、渤海、東海及墨西哥灣、里海等作業區塊的鉆井平臺,提供了65臺(套)的各類海洋鉆井包設備及設計服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從單一產品到整套鉆機,直至整個鉆井平臺的總包管理,寶石機械已逐步具備了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能力。
由“淺”入“深” 摸索前行
按海洋石油工業的劃分,超過1500米水深海域的油氣資源被稱為超深水油氣,超過300米則被稱為深水油氣。而在業界,一直有種說法——大型深水裝備是“流動的國土”,由此可見,走向深水既是中國海洋石油的選擇,也是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因此,國家對海洋深水油氣裝備有著迫切需求。寶石機械對海洋油氣裝備的關注點,也由水上油氣裝備逐步擴展至技術含量更高的深水油氣裝備。
2006年,寶石機械著手海洋深水鉆井隔水管項目技術的調研。海洋鉆井隔水管,是連通水下防噴器到鉆井平臺之間的一條“咽喉通道”,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等特點。它是發達國家長期壟斷的技術和關鍵產品之一,世界范圍內只有美國、挪威幾家著名企業具有設計制造能力。
2008年1月,“海洋深水鉆井隔水管”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部正式立項;2010年,我國首根海洋鉆井隔水管裝置亮相;2011年通過拉伸試驗。我國首根海洋鉆井隔水管裝置的研制成功,對于打破國外壟斷,推進高端石油裝備國產化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1月,依托寶石機械組建的國家油氣鉆井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組建,按照規劃,將建成鉆機自動化控制實驗平臺、海洋立管疲勞試驗平臺、水下井口設備試驗平臺,這無疑為寶石機械深化海洋深水鉆井系統研究提供了強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