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PX項目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頻出,國人“談PX色變”。但是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秘書長趙俊貴看來,片面強調PX等化工產品的危害性是不正確的。“很多人認為化學工業是城市環保問題和資源利用問題的制造者。但不少人也忽略了一點,即化學工業也是資源和環保問題的解決者。”趙俊貴如是說。
趙俊貴認為,公眾對PX的認識存在誤差。PX不僅不是洪水猛獸,而且就像現代社會離不開汽油一樣,也離不開PX,它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全球每年生產的3000多萬噸PX,絕大部分都成為聚酯纖維的原料,大量的聚酯纖維被加工成服裝。PX不僅與人們的衣著有關,它也是可以直接入口之物,比如藥物膠囊,PX就是原料之一。
“就石油化工整個行業來說,PX并不是最毒的。”趙俊貴指出,根據化學品安全說明書,PX屬于低毒類化學物質。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PX定義為第三組致癌物,即現有的證據不能證明其對人類致癌。
“主要是化工企業、專家學者與公眾缺乏溝通機制。”在拜爾材料科技分論壇上,趙俊貴呼吁化工企業、化工專家利用多種渠道向公眾傳播正確的化工知識,讓公眾獲得充分的信息。
上海化學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周敏浩也認為,目前我國化工產業發展困難的主要原因“第一就是相當多的企業不重視安全環保的要求,安全事故不斷。我們很多企業無組織排放,不達標排放,甚至偷排,嚴重危害了人的生存和安全環境,也是人們對化工的存在感到害怕。原因之二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群體事件的發生。我們走訪了很多地方,了解到主要是各種利益的交織使得化工行業成為矛盾的突出點和宣泄口。所以各地的化工項目引起社會危機,實際上是各種心態和集中因素的反映。”
上海化學工業園區是國內最早設立的化工專業開發區,吸引了國內外一流的化工企業落戶,基本形成以乙烯為龍頭的化工產業,成為全球知名化工企業最多,經濟全球化最高的化工專業開發區,2013年總的銷售收入突破一千億人民幣。
周敏浩介紹,國外不少化工區和居民區是零距離接觸,沒有國內環保部提出的所謂控制帶、緩沖帶、防范帶。因為國外化工區周邊的居民基本上都是企業的員工和員工家屬,都是利益相關者。而我國現在開發者和基地建設都是征用農民的土地,周邊居民沒有利益關系,缺乏對發展化工環境的培育。
周敏浩透露,上海化學工業園區準備讓園區內的企業拿出部分股份賣給周邊農民,讓農民成為園區的股東,聯手企業籌建化工區責任關懷協會,共同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大陸城鎮化率已達53.73%,較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了40多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城鎮化進程的深入也引發了包括污染與能源緊缺在內的諸多挑戰。2014年3月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以提振整體增長為目標,并同時承諾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將更加注重“生態文明”。
“中國化學工業存在的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必須也只能用發展和改革的問題解決,不能麻木不仁,我們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上走綠色發展道路。”趙俊貴指出,未來化學工業的發展任務就是向綠色化學工業轉變,努力實現原料的安全化、反應過程的可控化,工業流程信息化、排放流程化,充分利用每個因子,最大程度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減少安全和污染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