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3年開始,中國海外油氣業務已成為我國油氣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海外油氣權益產量接近1億噸,我國原油凈進口量達到2.7億噸。通過“走出去”,我國獲得了豐富的海外油氣資源,不但有效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也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當前,全球油氣供需格局正在經歷一場持久而深刻的變革,這為我們獲取海外油氣資源帶來新的契機。筆者認為,把握這次機遇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把握主動。除了傳統油氣出口國外,由于本土氣價太低,美國已計劃出口LNG(液化天然氣)約4500萬噸/年,加拿大也急于為本土油氣尋找新的買家。全球油氣市場賣方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我國因具有巨大的油氣消費潛力,已成為這些賣家的重要目標。這意味著我國油氣進口來源將更加豐富。我國應當把握國際油氣貿易的主動權,與這些潛在的油氣出口國積極溝通,加強合作,增加油氣進口渠道,有效降低進口風險。
前不久,我國利用俄羅斯在歐洲天然氣銷售受阻的有利時機深化中俄油氣合作,不但從俄羅斯獲得穩定的油氣供應,也強化了雙方戰略伙伴關系。盡管美國LNG出口對象主要為日韓,但我國完全可以通過坦誠溝通,實現中美LNG貿易合作。由于進口來源不斷豐富,買方勢力逐漸加強的趨勢使我國在價格談判中更具優勢。
其次,要有進有退。目前,我國石油公司海外投資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海外資產盈利欠佳已成為一個普遍問題。這固然與資源國各種苛刻的條件有關,我們對一些項目的資產評估不夠,存在重規模、輕質量等發展理念也是事實。
在全球油氣供應充裕、貿易高度發達的形勢下,國內油氣供需缺口可通過國際貿易填補,并不完全需要海外項目生產的油氣“補貼家用”。因此,提高贏利能力便成為海外投資的重要方面。
這就要求我們的發展理念從機遇型投資轉向戰略型投資,統籌考慮海外油氣資產的獲取與布局,避免遇到優質資產時準備不足。應當從“只進不出”轉向“有進有出”,制定合理的止損機制和容錯機制。應加強對現有資產的運營管理,特別是作為非作業者時,要通過合理途徑強化對資產運營的參與程度,避免因信息不對稱等非正常因素帶來的損失。
再次,要“抱團取暖”,也就是加強合作。海外油氣并購風險高,資源國要求苛刻,獲取相對優質的資源更是難上加難。撇開不可控因素,絕對實力是海外油氣投資成功的關鍵因素。盡管合作投資海外油氣并不是必要方式,卻是提高競爭力、降低風險的有效手段,也是相互學習和促進的重要平臺。
我國三大石油公司是我國海外油氣投資的主要參與者,但相互間合作進行海外投資的案例并不多。當面對一些風險較大、實力要求較高的海外油氣資產時,三大石油公司完全可以通過合作獲得共贏機會。 (作者:李君臣 為能源經濟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