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在四川東北部發現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裝海相高含硫氣田——普光氣田。然而,欣喜之余,大家卻不得不為如何進一步開發和利用而犯愁。
普光氣田屬超深、高含硫、高壓、復雜山地氣田,其勘探開發是公認的“世界級難題”。首先,氣藏中部埋深5600米。根據國家標準,中部埋深大于等于4500米屬于超深氣藏。此外,氣田地下情況復雜,地層可鉆性差,鉆井施工風險大,最長鉆井周期3年。尤其令人頭痛的是海相地層中高含硫化氫。1000ppm(百萬分比濃度)硫化氫就會令人迅速窒息死亡,而普光氣田硫化氫平均含量達15萬ppm。
盡管是“毒氣”,但開發出的天然氣和硫磺屬于國家緊缺物資,對國民經濟意義重大。為此,中石化副總經理、該項目負責人曹耀峰說,只要技術到位,就能夠變“毒氣”為“福氣”。“可是,這樣地質條件氣藏的開發,國內外都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
那么,是坐等技術、裝備條件成熟?還是邊實踐、邊探索,自主創新,攻下“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這一技術高地?中石化最終選擇了后者。
于是,在這塊充滿“寶藏”的氣田上,經過近7年的技術攻關和工業化應用,工程建設者終于攻克了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實現了普光氣田的安全高效開發,創新形成了“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成果,并在普光氣田實現了工業化應用。
項目實現了多項創新和突破。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高產高效開發技術,建成世界上第二個百億立方米級特大型高含硫氣田;自主創新特大型高含硫氣田腐蝕防護技術,首次實現年產百億方高含硫濕氣直接輸送;自主創新高含硫天然氣特大規模深度凈化技術,年處理能力120億立方米;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特大型高含硫氣田安全控制技術;自主創新高含硫氣田關鍵管材,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這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開發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核心技術的國家。同時,該項目形成的理論、技術和標準極大推動了我國高含硫天然氣的開發步伐。”曹耀峰說。
2012年,普光氣田生產天然氣100.8億立方米,約占中國天然氣年產量的1/12。為“川氣東送”沿線70多個城市提供了優質清潔能源,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68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69.8萬噸。
“目前,普光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在國內已全面應用到中石化大灣、元壩、興隆等高含硫氣田的開發建設中,預計2015年可為我國新增天然氣產能100億立方米/年。此外,鑒于我們在該項目中所展現出的實力,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已與我們商談高含硫氣田開發技術引進及合作開發事宜。該地區高含硫氣田的開發利用將增加全球天然氣供應量,對優化全球能源消費結構具有重要意義。”曹耀峰說。